泥鳅通常在静止的水底活动,在受惊或者枯水的时候会钻进泥里。现在也有很多人想养殖泥鳅,却不懂得选择合适的食物,产量低下。
那么,泥鳅一般情况下都吃些什么呢?属于杂食性鱼类,鱼苗期和成鱼有所区别,现在分享如下:
1.泥鳅鱼苗一般以蚊虫的幼虫、水生昆虫、浮游动物、软体动物、水草碎屑和藻类等,也会以腐殖质和泥渣为食,但主要以肉食性为主。
2.成鱼以水生昆虫、小型甲壳类、螺蛳、蚯蚓、藻类、动物内脏、水生植物和腐殖质为食,但主要的食物来源是植物。
3.泥鳅一般在夜间取食,白天静止的停在水底,繁殖期除外。所以,投喂饲料的时候一般在傍晚后开始。
4.人工喂养泥鳅,主要包括植物性饲料、动物性饲料以及动物下脚料等,但要注意搭配,按照以动物性饲料为主,植物型饲料适当搭配的原则。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、螺蛳、蚕蛹粉、、黄粉虫、蝇蛆、河蚌肉、小鱼虾、动物内脏等肉食类饲料。植物饲料包括米糠、麸皮、玉米粉、豆渣、面粉及老菜叶、弃置的瓜果类等。植物性饲料几乎不能消化,但有利于促进泥鳅的肠道蠕动,增加摄食量,从而加快生长速度。腐败的动物下脚料,泥鳅一般不吃,所以以新鲜得比较好。
5.提倡泥鳅和其他鱼类混养,泥鳅可以利用鱼类剩余的饵料和鱼类的粪便。
泥鳅生命力旺盛,分布范围广,可利用资源多,合理搭配进行养殖,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泥鳅是底栖鱼类,对环境适应能力强,广泛分布于湖泊、河沟、水渠、池塘、稻田中。尤其喜欢栖息于有丰富的动植物碎屑、呈中性或微酸性的底层淤泥表面。泥鳅有钻泥和穴居习性,这一习性不利于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的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。
泥鳅属于温水性鱼类,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一30℃,最适生长水温为25一28℃。泥鳅的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,当水温低于10℃时,泥鳅不摄食。水温高于10℃时开始觅食,水温超过15℃时摄食量逐渐增加,并在水温25一28℃时,食欲最旺,生长最快。
泥鳅属杂食性鱼类,食谱很广。天然水域中的昆虫及其幼体、底栖动物、浮游动物、水藻、植物嫩叶等都是泥鳅的饵料。此外,泥鳅还摄食各种有机残渣、碎屑及泥土中的微生物。在人工养殖条件下,泥鳅主要摄食投喂的各种动植物饲料,主要是:一是采用施肥来培养微生物供泥鳅觅食;二是投喂豆浆、蛋黄等高营养饵料;三是投喂蛆虫、蚯蚓、螺蚌肉及畜禽下脚料,也可投喂嫩草、蔬菜和饼粕;四是投喂米糠、麸皮、小杂鱼等。泥鳅一般在夜间觅食,可驯化为白天摄食,投喂饵料要适当,避免过多或过少,预防呼吸不畅和消化不良造成的人为死亡。
发表评论